9月9日,由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指導,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共同主辦的“天地共播一粒種”—-青少年與航天員一起種植物科普活動啟動儀式在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協辦了湖南分會場活動。
來自北京、上海、山東、安徽、云南、河南等全國十三個省市的30余所學校的學生,在儀式現場和視頻分會場共同觀摩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在空間站進行植物培養實驗的“經驗分享”視頻,他們將與空間站的航天員們一起種植水稻與擬南芥種子,在地面進行植物觀察。
航天英雄楊利偉通過視頻的方式宣布活動啟動并寄語青少年學生。楊利偉指出,2022年是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三十周年,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收官之年。中國空間站不僅是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先進平臺,也是開展科學普及的理想載體,楊利偉勉勵同學們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望向更遠的太空,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活動還邀請了空間應用戰略研究、空間生命科學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領域的專家圍繞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實驗總體安排、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擬南芥和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太空培養實驗以及我國水稻種植歷史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分享他們與空間站及植物的故事。
湖南分會場線下會場設在長沙市東雅中學和育才二小。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黨委副書記文再坤在東雅中學分會場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正在釋放巨大能量,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模式。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希望老師和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參與科普活動,堅持用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去指導工作、生活和學習,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創造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文再坤還借已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做科研的成功秘訣“知識、汗水、靈感、機遇”,鼓勵學生們從實踐中獲取真知,在學習的道路上一不怕失敗,二不怕苦?!爸灰獙W⒑陀眯?,就可以收獲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p>
長沙市東雅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黃漢軍表示,東雅學子能夠一同在線與航天員、科學家共同播下種子、種下夢想,這對東雅來說是一件盛事,它將更加激發孩子們對太空實驗及科學研究的興趣,也一定會在同學們的心底播下熱愛科學的種子。
在分會場連線互動環節,長沙市東雅中學初二C2103班學生劉思晨作為學生代表向專家提問:“在地面上,如何模擬種子在太空中的情況?為了在太空中開展實驗,在地面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該問題得到了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應用發展中心主任張偉的認可,他給予了耐心細致的解答。啟動儀式結束后,東雅中學師生開展播種活動,共同為地面種植單元澆水。
據悉,本次種植觀察活動將持續至10月30日。9月21日、9月29日,還將開展以“呵護太空植物”、“植物手繪”為主題的科普直播活動,邀請專家講解種植單元,解讀空間站上呵護植物成長的物理及工程學知識,展示空間站種植進展及各地學生的種植成果,同時以植物生長觀察慢直播將天地植物種植階段成果對外展示。
文再坤致辭
長沙市東雅中學太空種子培育站
東雅中學的學生們認真觀看科普視頻
東雅中學活動現場
亞熱帶生態所工作人員為育才第二小學學生分發種子(育才第二小學供圖)
育才第二小學的學生們在觀察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