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卿艷軍 呂國華 唐高翔)近年來,古城零陵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本著“送文化、種文化、挖文化、育新風”的理念,按照便利化、便捷化、均等化原則,著力搭建活動平臺,建設文藝隊伍,樹立文化品牌,深化文明創建。目前,全區在所有鎮(鄉)、村(社區)都建起文化廣場,成立基層文化隊伍。2021年,零陵區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體系服務示范區。
全面搭建活動平臺
近年來,零陵區積極探索建設符合區情的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整合黨建、文化、衛生等服務項目,建設集黨建、文教、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于一體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34個。在全區農家書屋、文化院落添置完善文化墻、影視放映屏等設施,建成文化服務點300余個;在政務服務大廳、便民服務中心、衛生院等群眾密集場所廣泛設置圖書角、閱報欄、電子閱覽器、影視放映屏等文化服務“微站點”347處,形成立體覆蓋、上下聯動、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圈。目前,零陵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全區公共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博物館1個,16個鎮(鄉)綜合文化服務站設立分館。
大力建設文藝隊伍
該區切實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引導群眾自發組織成立文化活動隊伍。目前,全區各鎮(鄉)從事文化領域工作專兼職人員300余人。全區有在冊文化志愿者2000余人,有文化團隊167個,文化藝人3600人。2021年,為鎮(鄉)送去貼近時代和老百姓生活的文藝演出100余場次,形成文化活動常態化進鄉村的活動格局。提供文體活動獎補資金,創新原有“政府搭臺、群眾唱戲”模式,鼓勵基層政府將以往規模較小、形式單一的活動升級為豐富多彩的群眾“大舞臺”,人民群眾文化權益和需求得到有力保障。區級文化機構大力扶持各文化團體,引導各鎮(鄉)、村(社區)普遍成立合唱團、舞蹈隊、腰鼓隊等群眾文化活動隊伍。
著力打造文化品牌
該區由各地群眾“搭自己的臺,唱自己的戲”,形成“每月一精品、每鎮一特色、每村一亮點”的全覆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和制度化的群眾文化供給模式,成功打造出甸尾頭梨花節、珠山夏陽荷花節、大慶坪篝火節等零陵品牌鄉村活動。充分挖掘零陵花鼓戲、零陵漁鼓等非遺項目并整理提升,開展“童年記憶”非遺巡展,民俗文化活動匯演,把非遺項目做成文化品牌。堅持服務常年、活動常態、內容常新,創新“群眾點菜,政府買單”模式,推出“零陵人游零陵”“我們的節日,百姓大舞臺”“零陵廟會”“農民豐收節”。積極開展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主題文化活動;推出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形成了“三下鄉”“大篷車送文化下鄉”“元宵非遺展演”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深入推進文明創建
零陵區將農村精神文明創建與新農村建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及誠信建設相結合,建立道德評議堂、建設善行義舉道德榜;334個村和社區制定了村規民約或居民公約,把村民的權利和義務清晰明化,促進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的提升。目前,全區共有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3個,區級以上文明村10個。各村(社區)堅持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評比,以戶為單位,重點突出孝老愛親、勤儉持家、誠實守信、遵德守禮、鄰里互助等方面內容。
通過各類展示,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在全區已形成“村有先進、鎮有典型、行業有標兵”的良好格局,新風正氣逐漸形成。同時,積極開展用身邊的人講蘊含泥土芳香的事,傳遞正能量。每年組織群眾身邊的“專家”“賢達”們,走村入戶巡回開展“微講座”60余場次。
來源:區創建辦
作者:卿艷軍 呂國華 唐高翔
編輯:鄭志祥